2011-05-30 10:12 新华社
“让自己制作的龙形风筝放飞在风筝故里”——2011年国际风筝邀请赛欧美选手参赛侧记
2011年国际风筝邀请赛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火热进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匈牙利、奥地利、瑞士、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风筝爱好者放飞风筝,与中国各地的300多名选手在传统风筝、打斗风筝和风筝芭蕾三个项目中一决高下。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境外参赛者的风筝受到中国风筝爱好者的称赞,他们认为远渡重洋飞来的风筝,富有创意,值得风筝故里借鉴。
数十年如一日放飞中德友谊的希望
中国西北粗粝的风卷起尘土,太阳刺痛着肌肤,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境外风筝爱好者,他们在赛场里悠闲地放着风筝。28日,2011年国际风筝邀请赛还未开始,欧美国家的风筝选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比赛场地周围试飞。
说到自制风筝,来自德国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副主席伯梅·汉斯彼得博士专门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制作的长达300米的巨型风筝。“这是象征中德友谊的风筝,风筝上有数十面中国和德国的国旗,非常壮观。”
谈到自己放风筝的经历,伯梅深有感触。对风筝的热爱在他孩提时代便已在心中萌芽,成年后虽然忙于事业,但丝毫没有减弱对风筝的迷恋。随着国际风筝事业的不断发展,他有了更多的机会为自己圆梦——先是在德国创办了风筝联合会,然后又开始了风筝中国行。
伯梅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是风筝的发源地,他非常高兴能来到风筝的“圣地”中国参加风筝比赛。自2000年以来,他已经15次来中国参加国际风筝比赛。这次一听到银川要举办风筝邀请赛,他便在其风筝网站上号召风筝爱好者一起赴会。
这次比赛中,他选择了一款新式的用弹性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风筝。据伯梅介绍说,这是一种制作风筝的现代材料,它可以降低恶劣天气对放飞的影响。
“让自己制作的巨龙风筝放飞在风筝故里”
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风筝亘古不变的主题。虽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风筝各有千秋,但是对于龙型风筝,境外爱好者同样拥有一份特殊的情结。
来自奥地利的基尔霍夫夫妇对中国文化非常着迷,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在12年前就迷上了风筝,最为骄傲的就是一只长达数十米的巨龙风筝。“我们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造型,让自己制作的龙形风筝放飞在风筝故里,和中国的风筝爱好者们进行风筝文化的交流令人愉悦。”
法国人简·班鲁提斯被选为开幕式的风筝表演嘉宾,他曾在此前银川举办的风筝邀请赛上夺冠,作为专业风筝选手,他专门带了两只中国传统形状的凤冠和龙头的风筝参加这次比赛。
那些在中国放风筝的日子
一个个奇特、精致的风筝背后,暗藏着国外风筝爱好者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
来自美国的杰瑞·金,退休后已定居成都,至今已在中国生活了17个年头。作为一名自小就对风筝感兴趣的“发烧友”,来到中国以后,他几乎每天都和成都爱好风筝的市民聚在一起放风筝。“连自己都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风筝大赛了。”
这次来银川参加比赛,杰瑞·金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和六角形两种大型风筝,其中三角形的风筝长达55米。
当问及是否在意得奖时,杰瑞爽朗地笑着说:“我来银川就是为了和风筝爱好者一同交流,一同放飞风筝,快乐才是我放风筝的最大意义。”(新华社记者陈聪、张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