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时空4月8日讯 昨日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记者上午在淄博市展览馆广场上看到,来放风筝的市民渐渐多了起来,湛蓝的晴空中翱翔着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风筝,煞是好看,成为城市一道别致风景。
广场周围,有三、四个卖风筝的小摊,生意十分红火,据销售业主介绍,随着天气越来越好,这两天来广场休闲的市民特别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放风筝或做游戏,风筝的销售量也越来越高,为此他们还特意赶进了一批新货。“最近生意特别好,平均每天都能卖出10多个。”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三月三,放纸鸢”的民俗。据民俗学家说,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中国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淄博时空记者初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