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7:00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风筝协会 > 新闻资讯 >



    张文魁摄

    “中国的传统手工风筝,只是能够摆放在办公室、客厅供人欣赏的艺术品。”

    这是沈阳风筝协会会长王春普在1987年参加潍坊国际风筝邀请赛时听到的一句话,也正是英国风筝协会秘书长保罗的这句话,更坚定了王春普和他的徒弟们传承风筝这一民间传统项目的信心。

    在沈阳,风筝爱好者的确不少,节假日、每天晚饭后,各大公园广场上空都飞舞着形状、色彩各异的风筝。但你是否知道沈阳是从何时开始流行风筝的

    沈阳风筝起源于清末

    风筝也叫“纸鸢”、“纸鹞”、“鹞子”。扎风筝、画风筝、糊风筝、放风筝被称为风筝“四艺”。风筝在我国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民间传统游戏项目。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众所周知,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至于沈阳的风筝起源,据王春普介绍是在清末,由一位潍坊的风筝艺人童辉带到这里的,为了寄托对远方妻子的思念,他制作出花篮等很多漂亮的风筝,以至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