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7:00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风筝协会 > 新闻资讯 >

  提起曹雪芹,人们会想到《红楼梦》。鲜为人知的是,曹雪芹在风筝技艺上还有独到的造诣。通州区近日完成的“临沟屯风筝制作技艺论证报告”显示,永乐店镇临沟屯村风筝制作技艺源自曹雪芹。

  根据记述,1978年成立的北京风筝协会将临沟屯村作为风筝制作生产加工点,当时的会员孔祥泽将曹氏风筝制作方法带到了临沟屯,村里严格按照曹氏方法制作风筝,并进行品种创新。那么孔祥泽又是怎样得到曹氏风筝制作方法的?原来,曹雪芹在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著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的技艺。1943年,正在北京北华美术学院读书的孔祥泽,从一位日本商人那里发现了此书,他想方设法将书中有关风筝的部分抄录下来,保存至今。“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雄羽映青彩,雌衣耀紫晖……”这就是《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对“比翼燕”风筝制作方法的描述歌诀。

  得到曹氏风筝技艺后,临沟屯村的风筝迅速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90%的农户都从事风筝加工,品种也形成四大类百余个品种,年产量达到10万只,在京城市场占有率高达80%,其中50%间接出口,远销美国、日本、泰国、智利、哥伦比亚等17个国家。上世纪末以来,工艺品市场出现萎缩,如今临沟屯从事风筝制作加工的仅剩6户农民,风筝技艺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困境。

  为保护和发扬民俗文化,这个区今年完成的“临沟屯风筝制作技艺论证报告”提出,将对临沟屯风筝技艺保护,包括挖掘、整理资料,建立档案和保护基金,在学校手工劳动课上增设风筝制作课,建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 (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