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9时,活动准时开始,尽管烈日炎炎,依旧有上百金门家庭扶老携幼前来参与。金门县长李炷烽和金门县建设局、交通旅游局的局长也专程前来祝贺,主办方金门县文化局李锡隆局长更是全程参加。他们之所以如此看重这项活动,不仅因为这是“两门”间一项重要的体育交流,更因为这是金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风筝放飞活动。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金门人是被禁止放风筝的,而来自厦门的风筝将第一次打破金门天空的沉寂,为金门的天空“解严”,让童年没有风筝的金门乡亲大开眼界。
简短的开幕式上,金门县长李炷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上午9时23分,厦门特技风筝队临时成员,来自台湾的余宜而驾驶动力伞首先升空,他成为56年来金门上空民间飞行的第一人。台湾动力飞行伞训练协会理事长、被称为“大侠”的洪舜河以及来自厦门的曹志龙教练、动力伞发烧友张雪峰也加入飞行行列。而厦门大洲特技风筝队四名小伙子在接下来进行的特技风筝表演更是让金门的观众们直叫“赞”!记者身边传来一位小朋友清脆的童声:“妈妈,风筝原来是这样飞的!”
现场发放的500个风筝很快被民众领光了。不过,对于习惯了“戒严”生活的金门人来说,放风筝实在是件又新鲜又有趣的事情,在厦门司空见惯的菱形板式风筝就连一些两鬓斑白的老人家都不会组装,厦门风筝队的林永福、陈行超、肖磊、彭永福成了现场最忙的人,甚至本报记者都被当成大陆来的“专家”,耐心地加以指导,“这个地方装反了”,“风筝线应该接在这里”……
随着涨潮带来的阵阵海风,金门民众的一只只风筝终于腾空而起,蓝天、碧海、鲜艳的风筝,远方隐约可见的厦门岛,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金门的天空从此不再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