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放过风筝,却仰慕风筝能自由翱翔,又可收放自如。
亲情恰似放风筝,一头是风筝,另一头是牵绊风筝的手,即使相隔万里,它也能穿越时空,不畏千里地传递给思念的亲人。
——摘自许秀菁《风筝》(《金门文艺》2005年第7期)化交流及竞赛观摩研习营”
李炷烽希望新一代金门小朋友能有和老一辈不同的命运
7月23日中午,当厦门大洲特技风筝队一行搭乘“新集美”号客轮抵达金门水头码头时,年轻的队员们和总教练曹志龙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此行将为金门的天空写下新的历史。他们是受金门县文化局和金门旅游发展协会邀请到金门参加“2005金厦风筝文化交流及竞赛观摩研习营”活动的。本报赴金特派记者有幸见证了这一两岸交流的又一佳话。
这个双休日,金门上演了多场厦金交流大戏,在厦门大洲特技风筝队抵达金门的同时,就有厦门歌仔戏团和金门书展两项活动同时在金举行,但厦门风筝队的到来还是引起了金门乡亲的特别关注,不仅因为当地的媒体在此前就进行了充分的报道,还因为风筝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休闲活动对金门人来说十分新奇,就连街头卖槟榔的老阿婆都知道有一群厦门的小伙子要来金门放风筝。当地媒体和台湾岛内媒体更以“金门天空‘解严’”形容此次活动的意义。
本次“2005金厦风筝文化交流及竞赛观摩研习营”于24日上午9时到12时在金门海滨公园举行,除了厦门大洲特技风筝队的特技放飞表演外,更有厦门和台湾动力伞高手联袂进行的金门第一次动力伞表演,主办单位还在现场发放500个印有“金厦情、风筝缘”字样的风筝,由厦门大洲风筝队的队员现场指导金门乡亲放飞。
这次活动在只有5万人的金门引起的热烈反响令主办方喜出望外,到了23日夜里,组织活动的金门旅游发展协会秘书长杨再平的手机依然响个不停,全是要报名参加的电话。
动力伞表演
厦门大洲队在金门展示了他们新装备的New Tech特技风筝
曹志龙教练放飞串型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