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普普通通的一名营山籍打工仔, 靠在深圳经营小小风筝生意,如今月收入近万元。老家年过五旬的父亲听说在深圳做一个风筝能卖好几百元时,再也坐不住了,于7月17日赴深圳给儿子当助手。这名打工仔就是营山县朗池镇人吴大龙。
刚过而立之年的吴大龙从小就爱玩风筝、制作风筝。1996年,他随着南下打工潮来到深圳。看见莲花山风筝广场上空飘飞着色彩斑斓的风筝,吴大龙便加入了此行列,并且制作的风筝成了广场上空飞得最高的一只。2001年2月上旬,一位风筝爱好者找到他,想为心爱的女友做一只上面写着爱的宣言的特大号风筝,以此求爱。吴大龙觉得“风筝做媒”主意不错,毫不犹豫地把活接了下来。情人节那天,看着那幸福的一对放飞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风筝,吴大龙突发奇想:既然风筝上写字引人注目,何不把休闲和广告宣传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财之道呢?
吴大龙把自己的这个创意跟喜欢玩风筝的朋友一说,大家都很赞同。其中一位销售摩托车的个体老板,请吴大龙制作一只写有店名的飞机型风筝来看看效果。这只风筝飞上高空时立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当天吴大龙就以每只400元的价格接下了6只风筝的单。为把这些风筝制作成精品,他琢磨着用厚布代替胶纸做风筝扇面,用铝合金管做骨架,交货时对方称赞做得漂亮精细。此后,订做风筝的客户逐步增多。
2002年5月,吴大龙正式经营起了广告风筝业务。他在莲花山风筝广场组织了一次风筝比赛,而实际上成了各企业的形象展示。一炮打响之后,吴大龙的名声迅速在深圳传播开来。在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又推出了制作“少儿版广告风筝”和“青少年版广告风筝”业务,生意格外火爆。如今,吴大龙的风筝制作室已有5名员工,业务遍及佛山、珠海、广州、汕头等城市,他的月收入近万元。
彭杰 方国华 记者 欧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