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7:00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风筝协会 > 新闻资讯 >

    本报讯(记者 王小武 摄影报道)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随着岁月的变迁,我国民间的端午节传统风俗大多已被更改甚至被遗忘,而在海南万宁的和乐镇乐群村里,一个放蜈蚣风筝的传统却被完整地保留至今。11日上午9点,乐群村“风筝工作组”的小伙子们在田野里放飞了一只长达20多米的“大蜈蚣”。


    这只“蜈蚣”头上顶着5根“长须”,全身共有55个“关节”,110条“腿”,全长约有20米左右。据介绍,这只“蜈蚣”共耗纸50多张,竹竿20支左右。为了能使“蜈蚣”平稳上天,制作组拉来两车的竹竿作为挑选备用,总耗资约2000元,均由村民自主捐赠。据村里的老人称,乐群村制作过最大的“蜈蚣”风筝有80个“关节”,长约30多米,耗资近千元。


    乐群村端午节放蜈蚣风筝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因制作技巧要求高,其他地方的群众一直没能学会这门“手艺”,乐群村的人们因此常常引以为豪。据介绍,今年恰逢万宁重旱,乐群村民饮水困难,因此更加寄望于“蜈蚣升天”,祈福缓解民生之困。


    当日,乐群村吹着偏南风,风力约在3到4级之间,田野里的小草都在欢舞着。由于制作上存在某些失误,“大蜈蚣”的身体不太均匀,多次升空之后又一头栽到田野里,破损严重,“风筝小组”的人员不得不多次进行紧急修补。从上午9点到11点,“大蜈蚣”大发脾气,13次升空,13次栽倒。但好事多磨,“大蜈蚣”又足足发了半个小时的脾气。直到中午1点半左右,随着一阵强风刮过,“大蜈蚣”的尾巴先被托起,两秒钟之后,“骄横”的“大蜈蚣”终于被“驯服”,向人们仰起了红色的头,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呼啸”着升上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