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太漂亮了,你们看,天空中腾起了一条七彩巨龙……”昨天下午,长江畔的珊瑚坝上升起了一条长达40多米的巨龙风筝,它昂头摆尾、翱翔腾飞的身影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指挥放飞这条“巨龙”的人是一位精神矍铄的七旬老汉,他就是20多年来痴迷于风筝制作的山城超级风筝迷郭伦忠。
现场
四壮汉托举放飞“巨龙”
下午3时许,珊瑚坝上显得格外热闹,许多市民都趁着春暖花开之际来此踏青游玩,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放飞风筝。
“嗨哟嗨哟”,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一条七彩斑斓的“巨龙”风筝在四个壮汉的托举下,在江边舒展开“筋骨”,它足有40多米长的“身躯”让围观者啧啧称奇。“把稳了,对准风向,一齐向上抛!”一名精神矍铄的七旬翁指挥着壮汉们。在江风的吹拂下,“巨龙”腾空而起跃上云端。
半空中,如鱼得水的“巨龙”开始展现它的魅力———威风凛凛的“龙头”昂首苍穹,一对逼真的“龙眼”不停地眨动着,而逶迤的“身躯”则在不断地翻腾。目睹此景,围观者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和掌声。
幕后
风筝迷潜心一年造“龙”
制作这只“巨龙”的老者名叫郭伦忠,现年68岁,痴迷风筝制作20多年,算得上是老资格的风筝迷。昨日下午,在郭老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他的风筝制作室,里面琳琅满目的风筝令我们大开眼界。
“快请进,莫见笑,这就是我制作风筝的陋室!”一走进郭老的家,满屋书画“飘香”,到处可见老人的山水花草画作以及笔韵深厚的
书法作品。原来,郭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师从于重庆著名的山水画家杨鸿坤先生。“平时就喜欢画画、制作风筝,这两样爱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郭老笑意盈盈地说道。
提起做风筝,老人称自己“无师自通,一直都是自己的爱好”。他说,自己每年都要自制许多风筝。“已记不清前后做了多少,许多风筝都作为礼品送了人。”在郭展示他所制作的众多风筝中,“巨龙”风筝就有好几只,大的“龙身”长40多米,最短的仅长1米。“制作风筝好比画画,需要时间和耐心,像二龙戏珠等风筝从去年4月开始制作,用了近1年时间才完成!”记者注意到,郭老制作的风筝外型精巧、色彩缤纷,如“巨龙”风筝的头部全是用泡沫一刀一刀精雕而成,其身体则是由105个圆形的平面风筝串成,老人在这些平面风筝上充分发挥了擅长画画的本领,几乎每个风筝上的花鸟虫鱼等画面都不重复。
呼吁
放风筝也要注意环保
郭老的老伴古明英告诉记者,老人制作风筝时一丝不苟,制作材料如楠竹等都是自己到菜园坝竹木市场购买来的。“他非常在意自己的这些宝贝,平时不许家里人动他的风筝,否则就要耍脾气呐!”郭老的老伴笑眯眯地说。
郭老说,他对制作风筝十分痴迷,以前到北京等外地去玩时都要千方百计地打听当地的新式风筝。郭老称,由于多年来一直痴迷风筝,他只要见过新式的风筝,不用样品,就能复制得惟妙惟肖。
每年一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郭老都会到朝天门、珊瑚坝等地放飞自己的风筝。“放风筝时的感觉让人年轻了许多,心情也愉快起来!”不过,老人在享受放风筝乐趣的同时总有一点不快:许多市民放完风筝后,都不爱惜地随手把风筝扔在江边,日积月累竟成了污染视觉的垃圾。“真希望来江边游玩的市民能爱护环境,风筝放完后尽量带走处置。”郭老意味深长地说。
记者罗暄 摄影黄跃